孚能科技日前复牌,广州工控新晋为控股股东,广州市人民政府成为新实际控制人,公司由此迎来由广州工控多方位赋能的新周期。
这是地方国资“揽A”潮的又一例新鲜注脚。近来,地方国资入主上市公司热情空前,股权协议转让、表决权委托、重整和拍卖等多元路径并进。有受访者认为,相较于产业园招商、基金招商等模式,国资“揽A”更有利于将优质上市公司引进当地,进而发挥“头雁效应”,带动当地产业发展。
经历了纾困并购、杠杆并购等模式之后,国资入主上市公司逐渐向并购战略新兴产业转轨。在此过程中,与单纯的证券化率提升指向不同,不少地方进化出“招商引资+财政转型+资产证券化”多位一体新范式。同时,收购意愿从被动到主动切换,为当地产业集聚、技术突破和产业链做大做强,撑起新空间。部分受访者认为,地方国资入主潮下,各地竞争发展要素力开始区隔出“不同层次”。
热潮之下,整合管理、隐性债务、迁址掣肘等多重挑战也伴生出现。业内判断,国资入主新范式下,如何平衡多方利益,实现多元效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23年以来各地方国资收购上市公司数量单位:家
01
“揽A”模式嬗变
“2025年刚开年,来自长三角地区的数家国资投资平台董事长就带队来公司交流。核心议题围绕收购上市公司控制权的战略目标展开。”民生证券投资银行事业部吴超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透露。
这是地方国资对上市公司控制权收购热情空前的一面镜像。24家“国资收民营”、13家“国资收国资”,6家无实控人变更为国资——这份2024年国资“揽A成绩单”中,绝大部分都是地方国资出手。
2018年前后,以三聚环保、东方园林等引入北京国资纾困流动性为代表,地方国资对民营上市公司的收购行动拉开大幕。多年发展间,国资“揽A”逐渐衍生出更为多元、影响更为深远的模式。
在并购专业咨询机构普利康途合伙人罗辑看来,国资入主可以分为纾困并购、杠杆并购、战新并购和强优并购等类型。其中,杠杆并购是部分地方城投类国资面临举债收紧,通过买来上市公司做大资产体量,进而把做大的资产作为债务融资的杠杆。“整体来看,近两年国资并购呈现出战新和强优为主导的新趋势。”
新趋势伴生新特征。2024年以来的地方国资入主案例,被收购标的集中在广东和江浙地区,这里民营上市公司数量众多,为国资提供了更好的选秀池;且多集中在主板市场,说明商业模式成熟是国资收购的优先选择。同时收购往往止步于“10亿元投入门槛”,股权占比通常介于10%至20%之间,表明地方国资更倾向于市值不高但拥有成长潜力的公司,花小钱办大事。此外,包括黄河旋风、ST红太阳等案例中,上市公司净利润阶段性亏损,表明国资收购对标的盈利能力的包容性在提升。
在各地国资中,湖北国资“揽A”方面最为活跃,奥特佳、上海雅仕、微创光电、润农节水等多家上市公司控股权,都已收归麾下。据湖北官方表述,近年来,湖北国资按照“做多上市户数、做大市值规模、做强融资功能、做优产业布局、做活体制机制”的思路,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助力资源整合和规模经济,推动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
具备硬科技属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更受青睐。风范股份、大晟文化等A股公司相继被揽入唐山国资麾下。河北国资系统人士钱潮(化名)表示,股市震荡提升了优质资产价格吸引力,同时,硬科技属性以及与地方产业协同性是重要考量,可高效实现地方政府产业升级目标。
这种诉求,使国资入主表现出更强的主动性。罗辑表示,2018年前后主要是被动接盘式纾困,如今主动出击更多,产业“战新”、财务较好、体量适中、公司治理存在改善机会的标的,往往稀缺而被聚焦。因此,地方国资找寻标的时,偶尔出现多地抢筹竞争的新情况。
直接结果之一,是导致个别项目的较高溢价,这在国资稳妥谨慎的投资策略中,出现另一番风景。“并购本就是价值重估与价值发现的手段。”罗辑强调。
主动“抢单”背后是地方对产业集聚效应的重视。以湖北国资收购奥特佳为例,长江产业投资集团相关负责人曾表示,引入汽车零部件细分行业汽车空调压缩机和汽车热管理自主品牌龙头企业,有助于湖北汽车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将促进打造汽车零部件行业“湖北名片”。
叠加东风本田在武汉建成全球首个纯电智能工厂、“中国智能汽车AI芯片第一股”黑芝麻智能登陆港交所等,湖北全省汽车产业规模已经迫近万亿级整数大关。“揽A”显然是这条冲刺之路上的重要助燃剂。
02
招商新范式
模式嬗变之下,地方国资“揽A”逻辑不仅主动,而且立体——产业招商、财政转型、资产证券化,都成为考量目标,折射出地方经济转型的深层指向。
“虽然基金招商和产业园区招商一直比较流行,但国资拿下上市公司控股权,更有利于将优质产业引进当地,更能直接、高效带动当地产业发展,也更能发挥上市公司在当地产业中的头雁效应。”吴超认为,这既是地方资本招商的一种策略,也是地方政府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税收增长和产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途径。
有些受访者将此视为政府招商引资的进阶。钱潮表示:“地方政府通过投资新兴产业实现招商引资,推动地方产业落地,并不是新鲜事,不少国资以LP身份参与投资;而通过收购上市公司进军二级市场,会更加高效。相较于一级市场初创企业,上市公司价格虽高,但发展确定性更强,且可被当作一个平台,注入更多的优质资产,满足地方国资的产业整合诉求。”
这个过程就有某种“纠偏”意味。尤其随着《公平竞争审查条例》的实施,此前传统的“税收奖补”招商模式中,一些地方政府为吸引企业提供过多的优惠政策和补贴,没能“招龙引凤”,个别投机型“候鸟企业”反而可以通过迁址而沾光。“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地方招商引资、构建资产版图的优化版、进阶版策略。”钱潮认为。
但这种模式也面临现实问题:相比于产业园区招商和基金招商,直接买下一家上市公司控股权更考验财力。在这轮国资“揽A”潮中,世运电路、宏达股份等总市值均超百亿元。即便按照30亿元交易市值计算,收购30%股份也需要9亿元资金,如果一半比例为并购贷款,自有资金也需储备近5亿元。
“不少地方国资在资本运作方面已经驾轻就熟。”钱潮对此表示,这得益于过去招商引资模式所积累的各类资源,包括项目、人才、渠道等各个方面。
罗辑也对证券时报记者介绍,以合肥模式为代表,某些地方的视野、财力、魄力和招商引资机制已经投行化、风投化。交通、土地、政策、税收、人才、产业链、资本都是招商要素,唯有资本是硬通货,“既硬又通”,当向新兴产业转型的时候,用好了资本的杠杆就是弯道超车的机会。
国资“揽A”,可否视为对“股权财政”的某种试水呢?
罗辑认为,这要从效果来观察:“整体来看,地方政府以财政资金或国资资金为依托,以更为灵活的基金投资为主要方式,通过投资或并购交易获得企业股权或控股权,最终达到发展和更新地方产业和经济的目的。不过,政府主导的基金与市场化基金在目标导向、运营机制、运行效率上大有差别,要充分发挥好市场机制的作用,进一步激活市场力量,形成举全市场之力发展科技、产业和经济的良好局面,让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更多地涌现出来。”
还有一个维度是老生常谈的资产证券化率提升。随着独立IPO难度的阶段性增大,扶持本地企业上市之路难度提升,而收购一家上市公司用来整合本地产业成为更快捷路径。
不过多数受访者认为,资产证券化所占权重在降低。吴超分析说:“部分省份相关政策文件已不再强调IPO的规模和数量,而是将重点转向了推动并购重组、促进做优做强、规范公司治理、防范化解风险等方面,以上市公司提质带动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
03
不似纾困般简单
潮涌之下,国资“揽A”机遇与挑战共存。
国企改革专家李锦曾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民营企业在新兴产业方面较为活跃,对于长周期回报类产业,国资入主A股民企,有“以资本换时间”的意味。“地方国资通过收购优质的上市公司并引进当地,使得新质生产力迅速强大起来,这是一个好思路。”他说。
“联姻”国资后,原民营掌舵者多数选择退居幕后,有些是套现离场,有些是为了融资纾困,还有些引进战投做大做强。地方国资走上台前,但打好上市公司这张牌并不轻松。
早在纾困并购阶段,虽然部分公司“久旱逢甘霖”,但也有部分标的最终“灯火下楼台”,东方网力、*ST美尚等退市案例陆续出现。此后,通过约定业绩和减持承诺,交易模式设计灵活等方式,地方国资希望能增厚入主安全垫。
不过这依然难以解决隐性债务、潜藏利益输送等风险。某中部地区地方国资人士就对记者透露,会在这股大潮中保持谨慎,“我们兄弟单位之前收购的一家上市公司后面发展不如预期,有了前车之鉴,我们这两年没有(揽A)计划,更愿意稳住现有的产业基本盘”。
从采访情况来看,迁址问题就是国资异地“揽A”中难啃的硬骨头。ST惠程在变更控股股东后,注册地址从深圳迁至重庆,由此还获3500万元搬迁奖励。不过多位受访者明确,更多地方不愿轻易放走一家上市公司,即便在同一省份,迁移到另一个城市也不容易。也正因此,青岛国资海信入主河北上市公司科林电气等案例中,都拿出不搬离当地的承诺。
“哪怕是信披更为透明的上市公司,‘重金迎娶’进门的挑战,也是多层面的。”钱潮表示,(这个过程)既需要判断财务风险,也需要考虑战略契合和协同效应,还要加强各方面沟通和透明度管理。
“国资入主新范式下,已经远不像此前纾困一样简单,如何平衡好各方利益,既释放民企活力,又促进产业协同,还要发挥招商引资甚至财政转型等更多效用,这个过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吴超对证券时报记者指出。
钱潮也认为现阶段国资入主早已“不似纾困般简单”的判断。他认为,这是地方国资发展模式演进的必然。“国资入主A股公司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以资本的力量,跨越时空进行产业配置。对于一些还在依赖土地财政、税收优惠的地方来说,怎么与这种更高级的投资模式竞争呢?竞争发展的要素力和思维不在一个层次,未来还会更加分化。”他说。
责编:梁秋燕
校对:刘星莹